針對台北市連日發生篩檢人潮擠爆急診現象,今(3)北市聯醫工會於臉書發文,表示「緊急醫療系統崩盤,重症無人可醫」。議員苗博雅於今日下午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時,要求北市府應亡羊補牢,積極整合基層醫療資源,增設社區篩檢站,緩解北市聯醫的醫療重擔。
苗博雅表示,上週一、週三質詢柯文哲時,就點出「社區篩檢站量能不足,需要PCR的民眾可能會癱瘓急診室」的狀況,在本週不幸言中。雖然本週市府增設三總篩檢站,但急診室都被等待作篩檢的民眾塞爆,仍是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。
苗博雅詢問黃世傑,台北市PCR的篩檢量能到底是多少?黃世傑回應,目前台北市每天作PCR的總量能高達三萬多人,但實際上公費篩檢的七大社區篩檢站,其實只有四千多人。
苗博雅對此表示,要肯定黃世傑,因為他比柯文哲老實。柯文哲在記者會上宣稱每天台北市快篩量能高達三萬多人,但柯文哲只是在玩文字遊戲。事實如同黃世傑所說,三萬多是「公費+自費+急診」的檢驗量能,而台北市七大篩檢站,一站一天只有600人,七站只有4200,預約不到七大篩檢站的民眾,就全部湧到急診室,就是塞爆急診的根本原因。
苗博雅批評,社區篩檢站只有四千多名額,柯文哲所說「三萬量能」,如果其中一兩萬是急診做出來的,那當然是急診室塞爆。
苗博雅指出,北市府加開三總社區篩檢站,這個作為值得鼓勵,但數量遠遠不夠。上週一苗博雅提出數據比較,臺北市平均要35萬人的人口,才有一個社區篩檢站,但根據上週一的資料,基隆市平均每6萬人口,就有一個篩檢站,高雄市有23個社區篩檢站,平均11萬人就有一個篩檢站,新北每30萬人口,也有一個篩檢站。而根據最新數據顯示,新北市的篩檢站數量,在短短一週內增加到30個,台北市在一週內只增加1個,效率跟數量都遠遠不及其他縣市。
對此,苗博雅要求台北市應積極建立外展式篩檢站,將篩檢站的場地跟大醫院本身切割開,比照去年在萬華剝皮寮設立的社區篩檢站,於空曠處安排篩檢,人流不易群聚,也不會外溢到急診室,影響急診室的醫療資源;第二,於基層醫療院所尋求人力支援。苗博雅指出,不少基層醫護也反映,因疫情期間,來看一般流感的民眾減少,反而能騰出多餘的時間來協助,北市府應放下身段,積極媒合不同醫療管道,來紓解現有篩檢站的壓力。
黃世傑承諾,未來八大醫學中心也將陸續設置社區篩檢站,絕大部分於這週就能加入支援的行列,也會持續與不同醫療單位洽談篩檢站的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