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拜登政府主辦的《民主峰會》於12月9-10日舉行,邀請包括臺灣在內的全世界民主國家,共同展現對民主理念的堅持。
關心民主人權發展的國際組織,也紛紛舉辦周邊活動響應。
美國國際民主協會(National Democracy Institute, NDI)及國際民主與選舉協助研究所(International IDEA)於12月7日共同合辦全程24小時的《全球民主聯盟論壇》,邀集來自世界各國不同領域的民主行動者,進行對話,作為《民主峰會》的前導活動。
我非常榮幸受邀參與《民主的承諾:為青年發聲》線上論壇,分享臺灣經驗。
在會議中,我介紹了臺灣青年參與政治的現況。
經歷1949-1987的漫長戒嚴時期,臺灣在解嚴後透過教育改革、公民教育,逐步培養新世代對民主自由的理解與信念。2014年的318佔領國會運動,觸發臺灣青年世代參與政治的熱情,讓青年世代相信「參與可以促成改變」。
而在制度層面,我們提倡保障青年參政權的法案。
例如成功推動公投年齡從20歲降低為18歲,現在朝野政黨也正在討論18歲公民權的修憲議題。
我進入議會後,成功推動臺北市議會委員會全面直播,透過社群網路的力量,也讓青年世代更容易參與公共議題討論。
論壇與會者包括人權運動者 Melene Rossouw、哥倫比亞波哥大市議員Julian Sastoque、來自蘇丹的學者與社運行動者Maha Tamba,與烏干達NGO工作者Winnie Akidi Adile。
我們交換了彼此國家的民主運動進程與現況,一同討論青年在公共參與面臨的挑戰,以及有意義的青年參與可以如何協助民主的進展與鞏固。
臺灣的民主進程,並非總是一帆風順;捍衛臺灣的獨立自主,也好似逆水行舟、逆風行腳。
不過,在臺灣跨世代、跨族群的奮鬥之下,中共的強權壓迫,無法阻礙臺灣的進步,臺灣堅持在夾縫中盛開亞洲最美麗的民主花朵。
我們會遇到阻礙,但不必氣餒;我們會遇到挫折,但不可放棄。
臺灣民主,面臨持續不斷的嚴峻挑戰,讓人想起詩人吳音寧的《危崖有花》
「你說愛
像危崖一朵花
要去
要去
有點害怕
也要攀過去」
堅持與民主國家結盟,透過「實質互動」「務實參與」,臺灣在國際上的路,會越走越寬!
——
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to
NDI Taiwan
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
NDI成立於1983年,旨在響應雷根總統之號召,於全球各地推動自由與民主,並與各式民主倡議團體、政黨及非政府組織保持密切合作。NDI的捐助主要來自美國國會成立之國家民主基金會(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)、美國國際開發署(USAID)、美國國務院,以及多個民主國家政府。